门窗五金不只是合页与执手
系统门窗的五金包含铰链、执手、锁点、滑撑、合页、传动杆、防坠绳等,是一整套的五金系统
美国希美克和德国ABG五金系统展示
![图片[1]-门窗的五金 好与差-窗户网](https://chuanghu.wang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7/希美克五金系统-768x1024.jpg)
![图片[2]-门窗的五金 好与差-窗户网](https://chuanghu.wang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7/agb五金-768x1024.jpg)
五金的优劣指标
· 反复启闭次数: 衡量五金耐久性的核心指标
· 承重性能: 五金(特别是铰链/滑撑)必须能可靠承受窗扇的重量
· 普通窗与高性能窗五金区别:是否采用多点锁闭系统
· 防盗性能: 是否满足防盗标准(如欧标EN 1627 RC)
多点锁闭系统:高性能窗的标志之一
多锁点它通过多个锁点与窗框上的锁座紧密咬合,实现窗扇在闭合状态下与窗框的刚性连接。极大提升门窗抗风压性、气密性、水密性、防盗性和整体稳定性。
德国ABG五锁点五金系统展示
![图片[3]-门窗的五金 好与差-窗户网](https://chuanghu.wang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7/ABG五锁点-768x1024.jpg)
多锁点的核心作用和优势(点击展开)
多锁点的核心作用与优势:
- 均匀分布受力,提升抗风压性能:
- 当强风(尤其是负风压)冲击窗扇时,力会分散到多个锁点上,避免应力集中在单一铰链或锁点位置。
- 显著减少窗扇变形、震动甚至脱落的风险,尤其对于高层建筑和大面积窗型至关重要。
- 满足更高等级的抗风压性能要求(如国标GB/T 7106-2019中的P6-P9级)。
- 显著增强密封性能(气密性 & 水密性):
- 多个锁点将窗扇均匀、紧密地压向窗框上的密封胶条,形成连续、均匀的压紧密封面。
- 有效防止空气渗透(气密性,如国标GB/T 7106-2019中的Q6-Q8级)和雨水渗漏(水密性,如国标ΔP≥700Pa)。
- 相比单点锁闭,多锁点能更好地克服窗扇因自重或温度变形导致的局部密封失效。
- 大幅提升防盗安全性能:
- 多点锁闭大大增加了暴力撬窗的难度和时间成本。撬棍需要同时破坏多个坚固的锁点才能打开窗扇。
- 锁点通常设计有防撬结构(如蘑菇头锁点、防撬边块),能卡住锁座,抵抗撬动。
- 是实现门窗防盗等级(如欧标RC2/RC3/RC4或国标相关防盗标准)的基础。锁点数量、分布、材质和强度是防盗评级的关键考核项。
- 改善操作手感和长期稳定性:
- 多点联动系统(通过传动杆/传动盒连接)确保所有锁点同步运动,开关更顺畅、省力。
- 均匀受力减少了窗扇下垂、五金件变形或损坏的风险,延长了门窗整体使用寿命。
多锁点系统的关键要素:
- 锁点数量:
- 并非越多越好,但足够数量是基础。常见的有3点、4点、5点、6点甚至更多(尤其在大尺寸窗扇或特殊窗型如提升推拉门)。
- 基本原则: 锁点应覆盖窗扇的四边(上、下、两侧),特别是顶部和底部(常被忽略但受力关键)以及开启侧(铰链对侧)。
- 一般建议锁点间距 ≤ 600mm – 700mm。窗扇尺寸越大,需要的锁点越多,间距越小。
- 锁点分布:
- 均匀性: 锁点应在窗扇四周均匀分布,避免局部区域锁点缺失。
- 关键位置强化:
- 铰链对侧(执手侧): 这是主要受力侧,锁点必须足够且坚固。
- 顶部: 对抵抗负风压(吸力)至关重要,防止窗扇“外鼓”。
- 底部: 支撑窗扇重量,防止下垂,并抵抗正风压。
- 角部: 转角处应力集中,需要锁点支撑。
- 示例理想分布: 一个标准外开窗,通常在执手侧(非铰链侧)上下各1个锁点,中间1-2个锁点;顶部1-2个锁点;底部1-2个锁点(尤其对于较重窗扇)。
- 传动系统:
- 传动杆/传动条: 隐藏在型材腔体内,连接执手和各个锁点。材质需刚性好、不易变形(常用钢材或高强合金)。
- 传动盒/转向器: 实现动力传递方向的改变(如从执手的水平转动变为垂直方向传动杆的移动)。其质量和精度决定了锁点运动的同步性。
- 联动性: 优秀的系统应确保所有锁点在执手转动时几乎同步伸出或缩回,避免因不同步导致密封不良或操作不畅。
- 与执手和承重五金的配合:
- 执手是操作多锁点系统的“开关”,其扭矩(转动力量)需能轻松驱动所有锁点。优质执手内部结构精密、传动效率高。
- 承重五金(如铰链、滑撑)必须能稳定支撑窗扇重量,并与锁点系统协同工作,共同抵抗风荷载。
THE END